免費咨詢熱線
181 3639 7189建成排水管網5162公里、再生水利用率為50%……自2016年我市成為全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,近年來鄭州在工程項目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,以點帶面,以面帶動全市,探索中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新思路。統計顯示,自海綿城市建設實施以來,全市共計消除易澇點125處,消除率77%。去年再生水利用量達到3.8億噸,再生水利用率為50%。城市供水明顯增加,城市環境持續改善。
一、建設試點 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
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,也稱“水彈性城市”。下雨時吸水、蓄水、滲水、凈水,需要時將蓄存的水“釋放”并加以利用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。
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,在成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前,鄭州就致力打造“會呼吸”的海綿城市:出臺系列相關政策、制度,建立海綿城市建設法制化管理體系,先后制定、修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法、指導意見,出臺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,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文件“一圖一表”,施工圖設計審查技術要點,施工、驗收及維護指南等一系列地方標準。
同時,我市高度重視規劃引領,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示范區建設規劃已完成批復,各縣(市、區)也均已完成專項規劃,實現規劃全覆蓋,并在控規、修規階段落實了海綿城市規劃建設要求。此外,還有排水防澇、再生水利用、節約用水、綠地系統、地下空間、綜合管廊等系列專項規劃及評價機制等。
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鄭州入選全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,在推進兩處省級試點的同時,自我加壓增設了10處海綿城市示范區,積極打造樣板工程,為全域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。如今城市內澇得到緩解,生態環境有效改善,城市更新有力推進。
二、增加供水 工程引入再生水建設
如今,在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地面道路——南四環萍湖路段,緊鄰機動車道路邊的側石每間隔約10米,就設有一塊預留排水口的側石,人行道一側的綠化帶內還有溢流收水井等。
“綠化景觀將‘海綿城市—低影響雨水系統’設計理念融入施工中,充分利用雨水資源,減少路面積水,又能控制降雨徑流量,緩解城市雨水管網系統壓力。”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南四環項目經理介紹。
不僅收集雨水,四環線工程在地面道路建設時引入了再生水工程,待工程全部完成后,凈化后的污水也可接入管道循環使用。據介紹,四環線是主城區“兩橫兩縱兩環”快速路網系統中的外環,全線包括大河路、東四環、南四環及西四環等,工程框架大。再生水管網搭載四環線工程的布局覆蓋整個鄭州,在不同的需求點設置取水口,為范圍內的綠化灌溉、道路澆灑、公共建筑雜用等提供穩定水源。
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,結合城市更新項目,目前我市已經實施了一批項目,帶動效果明顯。統計顯示,通過項目累計建成排水管網5162公里。去年再生水利用量達到3.8億噸,再生水利用率為50%。
三、緩解內澇 共計消除易澇點125處
“雨天不蹚水,路上沒積水,這些變化我深有體會。”提起下雨天的出行,住在未來路與順河路交叉口附近的李先生說。
記者從市城建局了解到,自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以來,鄭州全市共計消除易澇點125處,消除率77%。隨著城區及周邊河道治理的加快,結合城區防洪排澇體系的完善,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,截至目前,建成區內未發生嚴重內澇災害。
此外,我市通過對賈魯河、金水河等實施控源截污、內源治理、生態修復、活水保質,市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,地下水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,并在道路更新改造增加城市“小海綿”,解決雨天容易積水等問題,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提升。(鄭報全媒體記者 曹婷 文/圖)
Copyright © 2022 江蘇海云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1051512號